以爱为道 “道”是什么?我想了又想,除了“爱”,再找不出第二个能跟它比的东西。爱看不见摸不着,可人心里都懂,道也一样。把“道”当成爱,许多事就通了。它们都能让人放下好坏对错的执念,心里生出善意。人要是心里没了爱,懂再多道理,那力量反而会害人。
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这力量不分善恶,是福是祸,全看用它的人心里装着什么。原子弹要是让纳粹先造出来,世界会成什么样?再说件小事:很多年前,我老妈去存钱,银行的人嘴上抹蜜,哄她买高利息的分红险,可白纸黑字写的又是另一码事。这就是拿多懂的那一点,坑别人。这种事,到今天也没断过。
适者生存 看这世界,心里总有点冷。站在天地的角度看,它才不管你爱不爱、讲不讲正义。谁强大,谁就是规矩。我每次在网上说“适者生存”,总有人不舒坦,不愿看那些硬邦邦、冷冰冰的事。俄乌战场上,武器装备要是差太远,那就是单方面屠杀。就算你占着理,心里装满爱,也没用。生存与否,完全可以说有力量的强弱决定,跟对错没啥直接关系。
老子说,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,这话冷得像冰。可换个想法,正因天地这份冷,人才知道要抱团取暖。 大自然不认爱恨,它只认存续的力量。也正因这份冷酷无情,逼得人不得不聪明起来——懂得联手,手牵在一起,力量就大了;能团结的都团结,活下去的机会才跟着涨。你看,合作、大爱,这些暖乎乎的东西,根子竟扎在这冰冷的土壤里。 好巧不巧,或许天地看似不仁,恰恰是它最深层的“道”——它不施小恩小惠,却用这铁一般的规矩,逼万物长出活路,逼生命在相依中生出坚韧的爱。这,才是它无言之大爱,才是最强大的力量。
先出手 | 后出手 | 先出手结果 | 后出手结果 | 一句话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不争(鸽子) | 不争(鸽子) | +2 | +2 | 你好我好,都得利,都能活。 |
争(老鹰) | 不争(鸽子) | +4 | 0 | 你占了便宜,我吃了亏,不道。 |
争(老鹰) | 争(老鹰) | -1 | -1 | 你死我活,最后谁也活不好。 |
合作的进化 两个人长久共事,分东西时,是联手共赢还是背后捅刀?老子的“不争”,我理解的是不强抢本不属于你的东西。可要是对方像老鹰一样扑过来抢,该咋办?
我想,能还手就得还手。一味忍让,那不是“德”,是傻。你得让他知道疼,疼了才知道错。 等他明白了,改了,再原谅,再一块儿好好干——这才是“以德报怨”的真骨头。孔夫子说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,说的就是这杆秤:秤砣底下压着个“直”字。
守住自己该得的,算不算“德”?当然算! 你去看,咱们这文明能立到今天,靠的就是这个底子。法律、规矩,这些硬邦邦的东西是干什么的?就是给“敢为天下先”使坏的人套上嚼子! 它告诉你:恶争,可以, 同时,别人也会对等对待,就像战争,人都死光了,其实没人赢。
去中心化 老子说的“无为”,我看,就是别瞎管别人的事,让人有自己的活法,只要ta不碍着别人的自由,不恶意损害了别人的爱和自由。
说“无为”,得先有个讲究:你得有力量去“为”,可你把手收了回来。要是压根没那力量,那不叫“无为”,那是“为不了”。 所以,“无为”这话,主要是说给那些中心化机构里面管事的、被赋权的人听的,如政府或者公司管理层。意思是,顺市(势)而为,不可肆意妄为,硬拧别人的胳膊。什么叫“妄为”?要是你做的事,违背了人应有的自由,让大家心里憋气,那就是“妄为”,不如不做。
另一方面,人管不住自己的欲望,怎么办?放权、监督,搞点“去中心化”。权力散出去,想管也管不住,想“为”也“为”不了。当然,完全去中心化,我不敢想。币圈有时就像黑暗森林,聪明人没了顾忌,无法无天,几亿几亿的偷,跟玩儿似的。
说到底,“无为”,就是心里别总把自己当中心,要懂人人都有自己的道。自己的道,得让人自己走。你可以用爱和智慧去影响,不能硬拽。人都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。就像爹娘老了,对儿女的爱,就算手里还有力气管教,也得学会放手了, 因为最终,管也管不到了。
以利显爱 爱这东西,玄乎,没法当个物件进行科学研究。它不是块肉,切开就能看。它跟“道”一样,只可意会。很简单,有人跟你说“我爱你”,是真是假,只有他自个儿知道,你钻不进他心里。
找自个儿的爱,得像摸黑走道,深一脚浅一脚地试。人这辈子往前蹚,多试几回不亏。记着:爱得让它自个儿长,老子管这叫“道法自然”。 别搞“应该”的拔苗助长,别死磕“我该怎样”,尤其是“你该怎样”。掉进“应该”的坑,又够不着,人不是变虚伪就是憋出内伤。老子早说了:“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。” 大道塌了,没有爱了,才有人满嘴仁义,小聪明也用上了,弥天大谎也来了。
最好还是从“我想要”开始。 只要别害人,别和人恶着来,在一条公平的道上走,就跟着心里的那点热乎劲去,慢慢就知道怎么去爱了。
我听过一个女人,闺女上大学,她一毛钱没掏。反倒是把房卖了,捐给一个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寺庙。后来她手头紧了,要找女儿帮忙,女儿也没理她。那女人的心思是大的,可她那份爱是飘的,没落到地上,所以活不长久。时间长了,人心会自己找平衡。
一个人要是光顾着自己,不在乎别人的爱,也不想跟别人的爱相合,那肯定也是得不到别人的爱和在乎。可要是反过来,只知道顺着别人,自己一点都不在乎,那活得就苦,连道义都不沾边。
人这一辈子,尽量别去玩零和的局,恶着争,你赢我输,那种局,收场多半是负和——两边都得吃亏。 要尽量玩正和的局,大家都能捞到好处,这爱才长久。 要玩正和,首善当先,先泼出去爱心,怎么泼出去呢?得落到“利”上! “利”不一样,它能上秤称,能摆台面亮。真揣着爱的人,不该把爱挂嘴上,得在“利”上动心思。老子说“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”,细细想来也有这个意思。举例来说,男追女,靠几句便宜话能证真心?怕得落到实打实的”利“上,人才觉出暖意。往大了说,就得创造“正和博弈”的局,弄出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交易,自由买卖,更多人得利,感受到爱。我看,这可能就是《易经》最核心的道理了。
想到这儿,我就不明白:从古到今,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少人轻商? 要我说,现代商业才是行道传爱的顶配路子!为啥?它把“利”明晃晃摊在太阳底下。自由买卖的铁律是什么?两边都得甜头,生意才成! 爱,不就藏在这你递我接的裉节上?
许是古贤太清高,带歪了风气。再加一帮子孬人,光往自个儿兜里刨食,光想着坑蒙拐骗,吃亏的人多了,就看轻了商业。可我看明白了:这世道,人人都是商业中很重要的角儿—— 可以当消费者拿脚投票,也可以做建设者提供服务。人人都可以为乾道,为市场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, 做正和的局,创造利益创造爱; 人人都可以为坤道,为分爱分利的乾道企业加油, 做它们的忠实粉丝,让“易”成为可能,一起创造出更多的利,达到共赢,这才是扎扎实实的大爱!
说到这儿,我想起了非常聪明的美团,钻法律空子把骑手变成“个体户”,不给骑手交社保,多少人恨得牙槽咬碎?是!它浑身“惟利是图”的腥气暂时是染上了。 可掀开锅盖看:没这口锅,多少人连米都下不去? 它甩出来的这份利,糙是糙,到底是救急的干粮,并且也没逼着谁。破局的路不在掀锅,去阻碍了别人的自由,而是要煮新饭,提供更好的自由选项。京东在这方面的做法就很符合道义,愿意分利与人,确实是鹤立鸡群,竞争力也比较相近。真希望大众能为坤道,能在同等条件下,更倾向于支持这些有道义的乾道企业,人聚成势,把爱往利里显,那才是大爱该有的暖模样。
以利显爱,以爱行道 ——我心里这把尺,量到底就这么长
道,可道,非常道。
你就把“道”当成“爱”去想。这爱,不光是男女那点事,只要你心里还惦记着或者在乎着什么人、什么东西,那就是爱。你可以把这爱说出来,给自己,给别人。
但要记住,嘴上说出来的“爱”,不是真的爱。它就是句话,一句谁都能说、谁都能造假的声明。
它比藏在心里的念头好那么一点——毕竟,你不说,别人可能要过很久才感觉到。话说出来,好歹像个凭证,能让人注意到你。
可这时候,爱还是轻飘飘的。只有当这爱,在你跟别人的来往里,一举一动都让人真真切切感觉到了,它才算真的活了过来。
这篇文章,底子是我自个儿写的,然后让谷歌AI帮忙,试着用余华的写作的调调顺了顺。我太喜欢余华先生写的《活着》了,感觉他是个有大爱和大智慧的人。他的那种写法——也让我明白文字的作用,能传达意欲即可。
我创建了一个 X Community,名字叫“易道之爱”。本人主要是爱的角度 对从《道德经》和《易经》进行解读, 并希望能给WEB3的世界再多带来一点点的爱。观点仅代表个人,非喜勿喷,仅希望抛砖引玉,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心得。